Hand Tour Community
“无声世界”里,昌吉这群孩子舞出快乐与梦想
作者: 来源:来源于网络 发布时间:2019-07-29 17:29:21
5月30日,在昌吉州特殊教育学校会议室里,为明天的庆“六一”联谊活动孩子们正在排练。这些孩子,都是聋哑儿童。听不见音乐,感受不到旋律,依靠指导老师的手势,听障孩子们在舞台上演绎着舞蹈,让人感觉不到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。
娜孜莱的家在奇台县,家里有4口人,当不幸降落在这个花朵般的小女孩身上时,家人都几乎要放弃她。而娜孜莱的父母没有想到,4年前女儿进入州特殊教育学校后会活跃在这小小校园舞台上,他们第一次看到娜孜莱翩翩起舞时难掩激动落了泪。
陈蕊说起这个爱跳舞的小女孩时极其动情,她说,入校的每个孩子都会接受艺术培训,每天抽4个小时的业余时间进行舞蹈训练。每次上舞蹈课,娜孜莱总是早早到教室把桌椅摆好,等着老师来上课。
一曲舞罢,7年级的同学们上台排练,他们跳的是一支蒙古族舞《天堂草原》。为了让这些学生感受韵律,排练时班主任老师赖建荣将每个舞蹈动作分成8拍,数着拍子帮助他们理解,队员们再根据老师的手势来进行练习。这个5分钟的舞蹈一共有40多个动作,30多个8拍,完成这个节目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。
孩子们虽然听不到,但是他们以眼带耳,模仿能力极强。“孩子们的舞姿没有专业演员标准,舞蹈的动作技术含量也不高,但是他们是在用心感受艺术的魅力。”赖建荣说,孩子们在学习舞蹈动作全靠死记硬背,如何配上音乐的节奏和节拍是个相当大的难题。尽管有的孩子会烦躁发小脾气,可大家都坚持反复练习,这种感受是健全人无法体会到的。
这些孩子们的无声世界里,没有听过音乐,他们心中没有节奏的概念。赖建荣和同事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,自创了一套聋生舞蹈教学法,用敲击大鼓、相互间拍手、拍腿感受震动等方式,让聋哑孩子们“听”见音乐。
训练时以及演出时,两位手语老师分别站在舞台前后,她们的手成为聋哑孩子的“耳朵”,用手语传达出音乐节奏,聋哑孩子便在“节奏”中展现优美的舞姿。
舞蹈动作过关了,又遇到情感关。因为聋哑孩子无法听到音乐,有时候为了能让他们感受到舞蹈所表达的情感,赖建荣就用网络视频边看边讲解每一支舞蹈的表现形式。
为了让孩子懂得音乐中情感的强弱,赖建荣和孩子们约定,以跺脚、口型、表情的变化、手的动作急缓,让聋哑学生体会舞蹈动作的快慢、强弱、轻重和力度大小的变化。“他们听不见,只能看我的指挥,如果我不用一种激昂的情绪去带动和感染,他们就无法捕捉到节奏、投入表演。”赖建荣说。
学生会主席张佳辉今年16岁,幼时失聪,是这个舞蹈中的核心领舞,他在舞台上自信起舞,阳光乐观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感染了现场每个人。张佳辉通过手语老师告诉记者,跳舞能给他带来自信,虽然训练的过程很累,但是从没想过要放弃。
5月31日下午15时,离正式演出还有2个小时,虽说只是校园演出孩子们还是兴奋、紧张。化妆间里,孩子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。
舞台的灯光和音乐响起,孩子们用娴熟的舞步和几近标准的动作完成了一个个节目,受到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。在此次活动中,共有12支节目,他们在舞台上和健全人一起收获艺术的快乐。
“原本只希望儿子能快乐地成长,没想到他能登上舞台去表演,心里特别高兴。”看到4岁的陈雪瑞在舞台上的表演,他的母亲马毛毛眼眶湿润,说及孩子的未来,马毛毛说:“如果他能坚持一路向前,我会坚定地支持他。”
对昌吉州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张红蕾来说,舞蹈并不只关乎技巧,还是特殊孩子们看世界、找梦想的窗户。目前,州特殊教育学校有149名聋哑、智障学生,有书画、手工、舞蹈、声乐等20多项艺术课程,不仅让学生们开阔视野,提高素养,还让他们在丰富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,对未来职业有了规划。“对特殊教育来说,帮助孩子们拥有一技之长,让他们对未来有信心、有目标是最重要的,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。”张红蕾说。
编辑:刘泊亨
责编:宋汶璇
审核:林笑文
在线咨询
2060845487
0994-2283120
投诉电话
0994-2283120
猜你喜欢